課程介紹
《攝影作品研究》是美術學院三年級攝影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為期四周,原計劃為課堂講授和外景地拍攝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的教學模式,鑒于5月份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四周的專業課學習不得不改為線上教學。同學們克服專業設備缺乏以及拍攝場地的困難,在虛擬空間中探索發揮,充分調動云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的
課程教學目的要求同學們選擇以往攝影名家的作品進行研究分析,分析出前輩攝影名家、攝影大師們的理論思想、創作思路、拍攝方法,再結合自己的創作思想,進行拍攝練習。云課堂上,吳詩中老師和助教羅亦鳴博士準備了豐富的教學PPT,在線上為大家細致地分析優秀攝影作品,總結攝影作品的價值意義,梳理攝影作品的研究方法,拓寬同學們的學習思路。課堂下,大家花了大量時間去有針對性地進行前期云調研,學習攝影大師的藝術作品,了解他們拍攝作品的內在邏輯,將理論層面的知識先梳理清楚,再進行有目的的拍照練習。除了正常的教學安排,老師還讓同學們旁聽了攝影專業博士生王適然的畢業論文答辯,旁聽答辯會上的老師提問和博士生回答,這又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老師還專門為大家分析了王適然博士研究杜塞爾多夫攝影學派的現實意義。
同學們將分析、總結出來的攝影名家的拍攝特點運用在實踐過程中,每一個畫面構圖、顏色的運用都經過精心構思。經過四周的努力,大家在困境中圓滿完成學習任務,每個人的風格都不盡相同,這將成為同學們日后再深入學習的新的起點。
作業展示
01
王沐晗
這次作業我受到愛德華·韋斯頓攝影作品的影響,無論是人像還是生活中平常的事物,韋斯頓都注重光影和精準的構圖,由美的線條構成的純粹的形式,尋常的題材在相機下都變成了不尋常的作品。在這門課程中,我想結合愛德華·韋斯頓的攝影理念,用攝影的角度去觀看被攝物,將平常的事物超出事物本身,希望拍攝的作品能展現純粹的美感,與現實有種抽離感、疏離感,帶來不同的想象空間。我也參照了韋斯頓的色彩、構圖以及光影,將攝影做了減法,讓作品變得更純粹。
王沐晗攝影作品
02
聶曉晴
通過學習邁克爾·肯納的作品風格,了解他的美學理念,我愈發了解到這位攝影師所獨有的作品氣質。他常常用水、霧等柔和的自然界中常見的元素與人類僵硬的結構并置,形成一種獨特的對抗性,這讓我感受到黑白攝影作品的獨特魅力。于是在我的作品中,也想要用黑白的方式去體現大自然所鑿出的巖石質感,并且加強了它的反差,也是希望學習邁克爾·肯納在極大黑白對比中強調出的一種堅硬直接的畫面構成感。
聶曉晴攝影作品
03
杜宜霖
以約翰·塞克斯頓的作品為靈感,思考人與樹的關系。以肖像照的方式拍攝,模仿塞克斯頓用昏暗光線長時間曝光的手段,追求靜態的真實。在《呼吸》中,我認為萬物有靈,只是我們存在的時間維度不同,表達的方式不同。這些樹的疤痕和樹洞,就好像是樹呼吸的證據,經過漫長的時間才會有一呼一吸的變化。在粗糙的褶皺間,感受樹的時間。在《清華·理想森林》中,我大量的拍攝清華里的樹木,精心挑選出適合的樹木拼接成一片森林,試圖在理想森林中營造出強烈的節奏感和幾何構成感。
杜宜霖攝影作品《呼吸》
杜宜霖攝影作品《清華·理想森林》
04
孔慧嫻
本次課程我深入研究保羅·斯特蘭德的攝影作品,他以令人目不暇接的一系列富有開創意義的照片,促進了攝影作為一種現代藝術形式的發展。他用謹慎的、近乎冥思式的觀察方式,表達對地點、對人和事物的深刻認識與體會。
此次拍攝中,我學習他對事物敏銳的感知,從原有的物體本身抽離出來,在另外的角度又重新認識物體。將圖像中那些不會引發情緒、可能會分散注意力的無用元素剔除,形成一個更清晰的抽象圖像,使照片在視覺上更輕盈,更直觀。更專注于事物的光影、秩序、肌理的細微之處的表達,物體間相互聯系和相互交錯,和諧共存,從而創造出更有凝聚力的抽象照片。
孔慧嫻攝影作品
05
席雯雯
在拍攝這次作業前,我受到美國攝影師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的作品啟發,在他視角下的事物都被蒙上一層寧靜的、獨有的美,帶著一點陰柔氣息的質感。細致的明暗關系,簡潔的畫面,謹嚴的構圖,具有一種優雅而高貴的古典品質。觀看他的作品猶如回到一個古典式的審美過程中去。
這次的拍攝主體我選擇花瓣舒展且線條具有美感的百合和蝴蝶蘭,并在構圖和畫面構成上對他的作品進行了模仿,用大片的黑暗的背景襯托出被光線照亮的花朵,盡量表現純凈的畫面,展示花瓣的優美曲折與嫵媚生動。
席雯雯攝影作品
線上結課
線上結課點評
四周的時間很快過去了,盡管線上課程困難重重,依然阻擋不了同學們上課的熱情,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想盡一切辦法,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達到了預期學習目標。5月27日,魯曉波教授和馮建國教授線上參加了結課點評,肯定了同學們的進步,給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學們在《攝影作品研究》課程中體驗了研究的愉悅,享受到創意的過程,點燃了內心的希望,收獲滿滿。
資料提供 | 美912 班 孔慧嫻